

“醫生專家聆聽我們的項目介紹后,提出非常好的建議,讓我們研發型企業能夠更了解醫療機構和市場需求。”在南海區“醫-企”對接座談會上,廣東若鉑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鄒光富直言“收獲滿滿”。
3月25日,南海區科技局與區衛健局聯合舉辦“醫-企”對接座談會,邀請唯智醫療、熱休生物等多家本地生物醫藥企業和南海區人民醫院、區婦幼保健院等多家區內大型醫療機構的負責人齊聚南??萍拣^,共同探索“醫-企”合作新模式新機制,著力將南海區委、區政府關于“科技創新引領公共服務轉型”的工作要求落到實處。
“政企醫”同心
讓更多科創紅利惠及群眾
熱休生物是一家針對紅斑狼瘡、肝衰竭等自身免疫疾病開發重組gp96蛋白免疫治療藥物,預期通過免疫調節極大緩解甚至治愈紅斑狼瘡、肝衰竭等……活動現場,南海企業代表帶來了多款生物醫藥領域“黑科技”,瞄準臨床資源薄弱技術和環節,補位賦能,希望結合醫院的臨床實驗,不斷提升醫療產品的科技含量,更好地服務社會大眾。
瑞加圖自主研發的主營產品“移動式頭頸磁共振成像系統”為全球首創的可移動且成像達到臨床診斷標準的移動磁共振產品。“移動式磁共振能進普通病房嗎?”“如果設備能進到病房,對急危重癥患者的診斷工作會有一定幫助。”瑞加圖的移動磁共振產品和若鉑智能的AI康復機器人項目受到現場醫生專家的青睞,并希望進一步了解對接。
廣東若鉑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是一家伺服驅動與控制系統研發和應用的高新技術企業。“科技研發要與市場需求密切結合,創新性項目需要時間和實踐去驗證,我們提供產品和服務,希望借助醫院的臨床經驗,一同開展科研合作,幫助南海提高醫療服務的科技含量。”公司副總經理鄒光富說。
“南海醫療衛生事業好,城市品質才會好,我們將全力支持區內醫療健康領域的科技企業發展。”南海區衛生健康局局長邱宇翔表示,希望醫院和企業雙方能夠找到合作的契合點,推動南??萍汲晒彤a品在醫療系統落地嘗試,助力提升南海公共醫療服務能力,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科技創新的紅利。同時也促進生物醫藥企業拓展本地市場空間,讓科技成果“墻內開花墻內香”。
一頭是南海醫療機構的現實需求,一頭是科技成果的孵化落地,打造“產學研醫”融合的服務環境是南??萍紕撔略鲞M民生福祉的一座橋梁,促進醫企雙方的創新要素和資源要素循環流通,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健康需求。
政府搭臺
讓科創成為引領公共服務轉型之“匙”
“近年來,南海引進了一批高水平的科創平臺,孵化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團隊,尤其在生物醫藥領域,孕育了一批優質的科技型企業。”南海區科學技術局局長何焯輝表示,通過舉辦對接會,促進醫企深入交流與合作,助力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助推南海生物醫藥產業加速發展。同時也希望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推動南海公共醫療服務模式轉型,讓南海群眾“病有所醫”的幸福感成色更足。
“這是一種非常高效的對接方式,對于我們這種剛起步的科創型企業猶如及時雨。”“公司期望通過聯手南海各大醫院開展臨床實驗,共同申報課題,貢獻科研成果,治愈更多患者,挽救更多生命。”會上,企業紛紛表示,對接會為雙方提供了面對面的交流平臺,為醫療創新成果轉化落地提供了優質的服務平臺,也為“醫-企”合作助力公共服務高質量轉型發展提供了新路徑。
“做技術研發和產品開發,最終還是要服務生產生活。以前我們都不了解本地醫院的需求,還專門跑到廣州甚至外省去找合作,現在就近便可以找到合作對象,‘更接地氣’了。”鄒光富興奮地說,對接會上,針對公司提出打造區域病理中心和康復機器人等內容,院方的反響非常好,還與南海一家醫院一拍即合。
佛山熱休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實驗室主任王子豪也表示,希望能夠和南海當地醫院達成臨床實驗等合作,讓醫療科技成果能惠及更多患者。同時,他還在對接會上找到了在藥物研究方面提供技術服務的平臺,直言收獲滿滿。
南海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巫祖強十分關注會上展示的OCT眼底檢查設備、移動式磁共振等這些行業內的先進技術成果,他表示,這些技術為新院搭建病理中心、檢驗中心提供了資源參考和幫助,下一步將與相關企業接洽,一起探索新產品和新應用。
招才引智
營造近悅遠來的創新創業氛圍
生物醫藥產業是南海重點培育和扶持的“兩高四新”現代產業之一,是南??萍紕撔伦罨钴S、發展最迅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近年來,南海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厚植科技創新的沃土,推出大量人才服務舉措,引育了一批醫療健康領域的優質人才團隊企業,產品和服務已得到廣泛應用,并且在關鍵核心技術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突破。
比如,以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杜如虛教授領銜的科創團隊落戶南海,成立佛山市安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技術成果打破國外品牌在口腔科植入式醫療器械的壟斷,實現3D打印三類植入式醫療技術世界領先;國際上第一個用于SPECT顯像診斷的廣譜腫瘤顯像劑臨床Ⅲ期試驗結果正式發布,該藥物由北京大學王凡教授團隊研制,是落戶南海的國內首個核醫學分子影像產業鏈項目。
接下來,南海將進一步實施招才引智提升工程,加強人才團隊與地方行業協會、企業機構的對接聯動,完善成果對接、創業輔導、金融對接等服務體系。有針對性地開展創新創業服務和資源對接活動,打造針對性強、實用性高、更接地氣的科創服務品牌,提升人才團隊創業成功率,助力團隊更好融入本地,擴大創業“朋友圈”。
文/珠江時報記者 彭美慈 通訊員 張亞飛 龐婉儀
來源:珠江時報 編輯:梁夏
選擇舉報類型
實名認證
提醒您:
應國家法律要求,使用互聯網服務需完成實名驗證。為保障您賬號的正常使用,請盡快完成手機驗證,感謝您的理解和支持!